2009年11月26日 星期四

「愛」拚才會贏? 青少年自殺4成為失戀

天下雜誌
更新日期:2009/11/26 15:38
文/林倖妃



自殺已成為台灣十五歲到二十四歲青少年死因的第二位,失戀、死亡常常重挫人的心,然而大家避談死亡、輕乎分手,沒人告訴孩子怎麼面對痛,給孩子從失落中復原的抵抗力已刻不容緩。

生活中的失落處處可見,考試失敗、友情生變、失戀到寵物逝去等等,死亡,則是最終極的失落。教育部長吳清基接受《天下》專訪時,面對自殺已經成為台灣地區十五歲到二十四歲青少年死因第二位,心中有無限的不捨與不忍,因為自殺原因中,情感和人際關係就佔六○%,其中以感情最高,達到將近四成。

青少年是自殺的高危險群,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所長李玉嬋分析,因為他們挫折容忍度低,想要立即得到結果。抗壓性較大或看得遠的人較願意懷抱希望,但在現在速食文化中,青少年追求立即滿足,加上父母過度保護、事事配合,反而成為「脆弱的一代」。

孩子總有一天會面對失落帶來的悲傷,只是早或晚的問題,但父母常捨不得,告訴孩子「沒關係,不見了(死了)可以再買」,讓他沒有機會練習如何處理「當心愛的東西不見了」。尤其台灣人避談死亡,多數長輩連葬禮也盡量不讓孩子參加,卻忘了「失落其實是生命的本質,」李玉嬋提醒。因為友情買不到、情感買不到,親人過世更不會再回來。

最令人悲痛的,是愛情的失落。這個社會告訴我們戀愛的美好,卻沒人告訴我們如何分手。因為現代社會人和人的關係疏離,年輕人容易把焦點放在單一關係上,就是親密關係,以致對愛情存有過高期待和錯誤的價值觀。

其次是在高度競爭的社會,連媒體都鼓吹愛情需要努力、愛拼才會贏,讓人以為「我只要努力就有機會」,但實際的狀況是,愛情不是靠單方面努力就會有結果,加上現代愛情中有很多誘惑存在,都讓失戀提早到來(完整內容立即前往www.cw.com.tw/issue/2009_edu)。

面對感情的失落,很多人無法承受,選擇用激烈方式解決傷痛,自殺甚至傷害別人。分手或戀愛暴力愈趨惡化,現代婦女基金會去年統計,每月平均有十四.七件和分手暴力、情殺有關的新聞事件。律師賴芳玉強調,這些都是以悲劇收場,成為刑事案件而被報導,實際上有更高比例在戀愛關係中因分手而遭受虐待或暴力對待。原本應該是甜蜜的戀愛,卻帶來不可彌補的創傷。

愛情會結束,而且比我們想像的速度快,愈來愈多人因為無法接受對方提出分手而暴力相向。恨雖然是切斷愛情最有力的方法,但結果是很可怕的,會傷害到家人、朋友以及最愛的人,但若能學習寬恕,學習愛不是佔有、擁有或是交換、指揮,敢愛敢不恨,分手引發的不良後果都是可以預防的。畢竟,愛可以傷害人,但也可以祝福人,從愛情的生到死,人會找到自己的力量。

■分手、被劈腿怎麼辦?台 大生搶破頭學愛情

■當兵時女友往生 戴立忍:10年學習與最不堪的自己相處

■拒當傀儡 張 鈞甯:人生不該是一座孤島

■不在乎被叫「男人婆」 張 芸京:熱愛的事,怎麼可以退縮?

■生命電影院:愛情、生死該怎麼學?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已用關鍵字:劈腿,愛情,
共出現:11次........原文連結按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