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傳承媽媽的味道 異國客家媳文化新血脈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0/03/31 12:15




《逐夢客庄系列-外配篇》(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31日電)飲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元素。去年的客家美食大賽,客家婆婆與越南媳婦聯手拿下冠軍,令人驚豔。其實,隨著跨國婚姻的增加,客庄媽媽的味道也在外籍配偶的手上不斷流傳。

  漂泊異鄉,最想念的永遠是媽媽的味道。食物承載著豐富的社會文化意涵,小小的廚房裡,客家婆媳聯手端出一盤一盤油、鹹、香的客家料理,不論是客家小炒、梅乾扣肉、薑絲炒大腸、鹹豬肉、雞酒、福菜肚片湯、客家湯圓、發粄、紅粄、艾草菜包,都是客家人代代相傳的好滋味。

  在傳統客庄,廚房一向是女人的天地,客家婦女扮演著文化傳遞的重要角色。然而,隨著外籍配偶的不斷增加,傳承的重擔也逐漸交棒到異國媳婦手中。在客庄,不少外配都與公婆同住,在婆婆的調教下學習客家傳統,偶爾也煮些家鄉菜解鄉愁,在客家與異國食物的融和下,傳統有了另一種創新。

  以去年獲得客委會「2009客家創意美食大賽」國際組全國冠軍的婆媳組合為例,嫁來台灣9年的越南籍媳婦阮氏秋,剛到台灣時一句中文都不會,更別說是客家話,窩在廚房裡和婆婆學廚藝,不論做菜或語言溝通都得從零開始。

  然而,文化的隔閡阻擋不了熱切學習的心,婆婆的獨門手藝在阮氏秋手中得到傳承,而越南菜酸甜清爽的口感,更激發阮氏秋的創意,客家與越南、傳統與創新的完美交融,讓這對年紀相差近一甲子的婆媳,聯手端出令人驚豔的客家創意料理,也為自家在台中經營的餐廳拿下輝煌得獎紀錄。

  相較於越南媳婦,來自印尼的外籍配偶在客庄則沒有語言障礙。25歲就嫁到新竹縣寶山鄉新城社區的宋菊娥,來台已經16年,來自印尼加里曼丹的她,父母都是客家人,在家鄉原本就講客家話,嫁給客家老公,一口流利的客語,讓她溝通毫無問題。

  宋菊娥的娘家是種胡椒的,初嫁到偏遠的寶山鄉,很不適應,但如今已完全融入,已經7、8年沒有回印尼了。由於印尼菜偏辣,剛來台灣時,她總被要求口味要淡一些,在妯娌的指導下,如今宋菊娥已能燒得一手好客家菜,像是客家小炒、梅干扣肉等,都是她的拿手料理。

社區辦活動,她也負責辦桌,最高紀錄是20桌的菜。宋菊娥充滿自信地說,她的客家菜,「很多人都說好吃!」

  除了客家料理,近年來在網路上爆紅的新城社區爆漿黑糖饅頭,宋菊娥也有參與。寶山鄉是「黑糖的故鄉」,幾年前,為了讓社區裡的中高齡者及外籍配偶能有一展長才的機會,在勞委會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輔導下,新城社區以黑糖為主軸,開發一系列商品,不僅為社區帶來商機,也讓這些相對弱勢的族群有了發揮的舞台。

  與宋菊娥同樣來自印尼加里曼丹的李圓珍,也在社區裡幫忙做黑糖饅頭。現年32歲的她,嫁到寶山客庄已經11年。同樣是客家族群,平時和公婆用客語溝通毫無障礙,至於中文則是到台灣才慢慢學的。

她說,家鄉的客家菜就是簡單的玉米、蘆筍、甜椒等雜燴在一起。去年,她也學會了台灣的客家小炒。而她的娘家就是開麵包店的,做起黑糖饅頭,深得老闆讚賞,可說是老闆眼中的糕餅達人。

  長期研究東南亞女性移民的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所長張翰璧指出,嫁到客庄的外籍配偶,有許多是來自印尼和越南。不過,雖然同是跨國婚姻,但印尼配偶多是客家族群,是「跨國未跨族群」;而越南配偶則多是京族或華裔,是「跨國界又跨族群」。

  張翰璧以「文化再生產」的概念來說明外配對客家的影響。她表示,台灣人未必會說客家話,但這群東南亞女性移民可是相當融入客家文化,不論祭祀或飲食,她們包辦各種家庭瑣碎雜務。

除了傳統客家菜餚,她們也加入家鄉的元素,像是越南的酸甜、或印尼偏辣的咖哩口味,客家下一代在這樣的飲食習慣下成長,透過潛移默化,記憶中媽媽的味道,就是文化融合的結果。

  在客庄,跨國婚姻已成為普遍現象。寶山鄉長范玉燕說,她最近跑攤參加婚宴,10對新人中就約有6名是外籍配偶。而歷來以務農維生的寶山鄉,原是傳統客家聚落,但因鄰近科學園區,也吸引不少電子新貴,寶山鄉人口雖僅1萬多,外籍人士卻有約300人。

  范玉燕說,今年3月她在鄉長就職典禮上,邀請新住民到場觀禮。當天,有來自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緬甸、大陸、巴西、英國、美國、宏都拉斯、印度、加拿大等12個國籍,現場各國國旗飛揚競舞,彷彿就是小小聯合國。

  隨著跨國婚姻的日益普及,外籍配偶已成為台灣社會不容忽視的重要族群。不論當初她們是抱持著什麼樣的夢想來到台灣,從懵懂生疏到落地生根,這群新移民在客庄扮演文化傳承的重要角色,而跨國、跨族群的融合,也讓客庄注入更多活力,在文化的代代相傳中,擦出更多精彩火花。990331


已用關鍵字:婚姻,配偶,
共出現:13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